邬贺铨院士:为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创造更好环境
文|邬贺铨(中国工程院院士、“科学探索奖”发起人之一)
科技是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,关系到国家的发展甚至存亡。近年来,中国的科技发展很快,投入也逐步增加。2022年,188体育在线: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2.55%,接近甚至超过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。
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基石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要加强基础研究,突出原创,鼓励自由探索。
188体育在线:基础研究投入尽管近年来增加较快,但占比仍然相对较低,2022年为6.32%,而一些发达国家则达到15%甚至20%的水平,差距比较明显。
此外,在投入来源上,188体育在线:的基础研究基本靠财政特别是中央财政的资金支持,国外则有很多企业牵头做基础研究。
近年来,国家特别强调重视基础研究。除了加大政府基础研究经费占科研经费的比重,重要的是调动和发挥企业在基础研究方面的积极性。
这既包括企业自身重视基础研究,比如在企业建立一些瞄准长远的实验室,来攻克跟所在领域相关的一些基础技术问题,或者与高校、研究机构合作共建基础研究的实验室等。另一方面,企业也可以采取设立基金或设立奖项等多元化方式支持基础研究。
9月23日举办5周年颁奖礼的“科学探索奖”,就是由企业发起的公益性支持基础研究的项目。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,2018年,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、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,携手14位科学家共同发起设立“科学探索奖”。我也是发起人之一。
邬贺铨
发起“科学探索奖”的主要动机是真正鼓励青年科技人才,激发科技创新的原动力。
我们做了一些尝试:其一,定位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,奖励年轻科学家。其二,由社会力量出资、科学家主导,充分发挥科学家主体作用。评审纪律监督委员会也是由资深科学家领衔,在评审过程各个环节确保公正。
其三,看过去但更看重未来,过去很多奖励是对获奖团队或个人在这之前取得成绩的总结,腾讯“科学探索奖”在意的是候选人对未来研究方向的选择和思路,奖励创意与潜力。
其四,重脑子轻帽子,“科学探索奖”评审中不问出身,不唯论文、帽子、奖项、学历、职称,不拘一格选人才,看重的是青年科学家的前瞻性和创新性,鼓励“从0到1”和跨学科的原始创新想法。
其五,国家的自然科学奖、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都是奖励团队,腾讯“科学探索奖”奖励个人,奖金完全由获奖人自由支配,可以用于科研,也可以用于改善生活条件。过去的奖项奖金不多而且是一次性的,腾讯“科学探索奖”则连续5年资助获奖者。
5年来,“科学探索奖”选出了248位获奖人,获奖人覆盖了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十个领域,具有相当广泛的“科学光谱”。
这些杰出的青年获奖人的工作和他们探索的研究方向与腾讯“科学探索奖”一起在科技界亮相,引发关注、激发创新、推动合作,不仅有利于青年科学家的成长,也有利于为重大难题的突破寻找新的路径。这也体现了设奖的初心。
5年的实践证明,在这些创新机制的保障下,“科学探索奖”的专业性、权威性和公正性,不断得到认可。“科学探索奖”已经成为国家科技奖励体制机制外的一种成功探索和补充。
“科学探索奖”从默默无闻走到今天,成为社会力量评奖的一个范例,对国家科技发展起到了实实在在的支撑作用。
在“科学探索奖”创建之初,我们就关注一个问题:这个奖项要资助什么样的人?
我们将这个范畴锁定在4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。
“科学探索奖”获奖者的年龄多数在35~45岁。这个年龄段的很多人已经成家,但还没完全立业,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,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都有比较重的负担。在这个阶段,能不能安心从事科学研究甚至从事一些需要坐“冷板凳”的研究,是很大的挑战。
“科学探索奖”重要的不仅是奖励金额,而是给全社会传达一个明确的信号,为青年科技人才树立学习的标杆,鼓励青年研究人员沉下心来搞科研。
青年科技人才如果安心做研究,且有前瞻性思考或创新思路,那终究会被发现和被认可。一些腾讯“科学探索奖”的获奖者获奖后还争取到新的国家科技项目的资助。
获奖的青年科技人才精力充沛、思维活跃,更有敢于挑战前沿的勇气,勇于开拓新的研究方向。而且,这些人才在受到资助的5年以后,年龄还在50岁以下,正是发挥科技行业的骨干和栋梁作用之时。国家的科技事业后继有人,这是大家乐见的结果。
在“科学探索奖”颁奖典礼上,我看到老一辈科学家对后生可畏的由衷高兴,也看到获奖者家属比获奖者还激动,他们感到作为贤内助的付出是值得的。
中国的科技进步需要全社会的支持,科技强国应该有内生良好的基础研究氛围。今年8月,《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》出台,充分肯定青年科技人才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的关键作用。社会将更关注青年科技人才,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更多机会,很多向青年科技工作者倾斜的安排都是前所未有的。
我们很高兴地看到,5年过去,“科学探索奖”评选出了一批中国基础研究和前沿应用研究领域的优秀人才。不过,基础研究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出成果,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不断研究和投入。
同时,基础研究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,要有一定的容错度。研究中有试错的过程。如果都以成功为目标,大家会相对保守,这意味着取得颠覆性创新成果的机会也很少。所以,我们在关注青年科技人才的同时,也要保持足够的耐心,长期支持。
在这个过程中,需要国家的高度重视,也需要像腾讯这样的社会力量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。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,为青年科技人才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。
当前,国际竞争尤其是科技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,希望青年科技人才能尽快成长为科技事业的中坚力量。
也希望他们既志存高远,仰望星空、求实创新、潜心研究,又能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,在建设科技强国、人才强国实践中建功立业,用自己的贡献为国家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出一把力。青年人使命光荣、责任重大,希望寄托在青年一代的科技工作者身上。
分享1 |